新基建“新”在哪里?
2020-04-07 15:42:09 来源:央广网 阅读次数:1000次
摘要:何谓新基建?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这个词首次在官方文件上出现,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上,确实很“新”。2019年全国两会,“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开始起步。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此,新基建驶入快车道。
最近,“新基建”成为网络热词,资本市场上,“新基建”概念股也是股价“步步高”,股民“喜洋洋”。
何谓新基建?新基建,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这个词首次在官方文件上出现,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上,确实很“新”。2019年全国两会,“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开始起步。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由此,新基建驶入快车道。
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
其一,新基建开辟“新战场”。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称为“旧基建”,那么,旧基建的主战场是在“地上”,而新基建的主战场则在“云上”。
旧基建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不管是建设“铁(高铁)公(高速公路)机(机场)”还是建设“新城镇”,都少不了征地拆迁和大兴土木,所以说,其主战场在“地上”;而新基建属于智力密集型,涵盖“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在这些领域中,除了“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其余六个领域基本上不需要“征地拆迁、大兴土木”,由此可见,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所以说,新基建的主战场在“云上”。
其二,新基建瞄准新高度。
新基建,建设的是新型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将升级换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已经落后了呢?不是。应该说,经过最近四十多年的持续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有些领域世界领先。比如,物流、能源流、信息流的运行能力和运行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那么,我们在这三个领域的水平怎么样呢?先看看物流——一个“双十一”,我们能够在短短两三天里将数以十亿计的包裹准确送达全国各地,世界上有谁能比?再看看能源流——我国的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全球领先,这项技术可以把电流送达全国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的任何一个角落;还有,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互联网网络,经常出国的人就知道,我国的手机信号不输给任何一个国家……虽然已经很好,但是需要更好。如果说,我国的“旧基建”是以追赶为目标,那么,今天的“新基建”就是以引领为特征。新基建将采用更多的高新技术,将使我国的基础设施“更高更快更强”,迈上新高度!
其三,新基建带来新应用。
有的新应用是已知的。比如,5G的普及将使视频的传输和下载更加流畅。这个好处,人尽皆知。
有的应用是朦胧的,还只是“朝霞万丈前露出的那一抹晨曦”。比如,广东佛山的嘉腾机器人公司就研发出机器人之间的“聊天软件”,他们称其为“嘉腾—Brain”。同一个企业里经常会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这个软件可以实现这些机器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使这些机器人能够协同工作,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机器人也有“微信”,也通过朋友圈“聊天”,这是一幅什么场景?再比如,胃肠镜检查是所有医疗检查中最让人望而生畏的检查之一,广州的南方医科大学刘思德教授团队开发出“5G+AI”胶囊胃镜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受检者只需吞下一粒智能胶囊,智能胶囊就以每秒3-5张照片的速度在胃肠道拍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同步发送到受检者的手机APP上,手机APP再将数据发射到云端进行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处理结果实时反馈给受检者,受检者无需去医院就可以完成检查。可以预见,随着5G、AI和大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肠胃镜检查变得和吞一粒胶囊一样简单,“5G+AI”胶囊胃镜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大面积早期筛查,造福人类健康。
而更多的是未知的应用。1980年代互联网技术刚刚兴起时,阿尔温·托夫勒出版了著名的《第三次浪潮》,首次提出了“信息革命”的概念。虽然“信息革命”在1980年代就成为热词,但是,阿里、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都是从1990年代才开始诞生,而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一直到2000年代进入井喷期。再看新基建。2019年,被称为5G元年,可见,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前景十分广阔,我们现在看到的应用场景,不过是“朝霞万丈前露出的那一抹晨曦”。
其四,新基建创造新生活。
新基建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创造新生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了这个目标,新基建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云数据”不是目的,“雨数据”才是目的。何谓“雨数据”?打个比方,云数据,是一个数据的海洋,浩如云海,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云数据太大,大到不着边际。云数据只有变成一滴一滴的“雨数据”,才能“落地”,才能被普通人感知,才能进入人们的生活,云数据才有了现实意义。不然的话,“天上有朵雨做的云”,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和我有啥关系?
云数据转换成“雨数据”的过程,就是5G、AI、数据中心、物联网得以广泛应用的过程,也就是新基建创造新生活的过程。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由机器人帮我们采购、做饭、搞卫生,甚至开车、安保、做秘书的时代正在来临,这将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全新生活啊!